教育从孩子降生的那一刻开始
与罗耀先谈早期教育
●从婴儿降生的第三天开始教育,就迟了两天
●早期教育不等于开发智商
●有益的玩即是学,有趣的学即是玩
●学和玩要遵循一个一同的法则:让孩子放松,让孩子快乐
●生活即是课堂,在生活的课堂上开扩视线,增加感觉
罗耀先教授是国内著名的早期教育专家,从事早期教育研究20多年。现在他是中国将来研究会教育分会执委,武汉大学智商开发中心实验部主任,北京创点教育进步研究所学术总监,零岁策略专家组成员。
罗耀先不只潜心研究教育,并在培养儿子的过程中,成功推行了早期教育。4岁时他把儿子送入小学,8岁送入初中,1998年,14岁的儿子罗晓峰考入武汉大学习数学系。他在教子过程中施用的玩中学的办法让父母甚有兴趣。不久前,趁他在杭州作早教报告会的间隙,笔者作为一个记者也作为一个普通的母亲与他进行了一段对话,以期探寻教子偏方。
记者:3岁识得2000多个汉字,4岁领了小学课本回家自学,14岁考上大学,你却坚称你儿子既非神童,也没特异功能,只不过早期教育的结果?
罗耀先:多数父母不太懂早期教育,不实行早期教育,才使得晓峰如此的少年大学生十分出色。其实,从早期教育入手,培养一批少年大学生并不难。
记者:事实上近年来,父母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愈加看重,在孩子上学之前,他们让孩子认字,学算术,可是这类孩子上学后,却不见得比别的孩子聪明。
罗耀先:这里有两点需要说明。第一我指的早期教育是婴儿降生首次拥入母亲怀中就开始了。
俄国著名生理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说:婴儿降生第三天开始教育,就迟了两天。早期教育越早开始越好。第二,早期教育不等于开发智商,不是一味地灌输常识,而是重视孩子素质的全方位进步,包含性格培养、非智商品质培养等等。
记者:刚生下来的孩子能教什幺?他懂吗?
罗耀先:信息,用各种信息刺激孩子的感觉细胞。婴儿从出生到6个月,每分钟大脑会分裂25万个细胞,这个时候不断地用各种丰富而适合的信息进行刺激,可以使这类细胞膨胀。科学研究的智商曲线表明,0至3岁是儿童大脑发育的重点期,假如大脑同意了充分而适合的外面刺激,其智商水平将进步到相当高度。
晓峰的婴儿时期是在妈妈的儿歌声和娓娓动听的故事中长大,我则喜欢用自行车驮着他,四处转悠,引导他去感觉楼房的高低、色彩的明暗、道路的平陡
记者:晓峰随你讲学去全国各地,或在家下围棋,踢球,学计算机,打太极拳,他的学习真是快乐。让父母和孩子最有兴趣的,在玩上花了这幺多时间,怎么样打下读大学的基础?
罗耀先:踢球,下围棋就不是学习?我不这幺觉得。对于孩子来讲,有益的玩即是学,有趣的学即是玩,学习和玩要遵循一个一同法则--让孩子放松,让孩子快乐。
事实上语言、文字、数学是晓峰早期教育的要紧内容,自从他认字开始他已拥有了自学能力。
当然,在学习过程中,孩子子的注意力不可以持久,活动项目须准时改换,譬如看书久了,我就和他一块去踢球,踢完球下围棋。一段时间学习紧张了,就带他出去旅游。动如脱兔,静如处子,这样让他一直维持学习的兴趣。
记者:你几次提到了带儿子出去,这是否也是你早期教育的方法之一?
罗耀先:这是生活教育法则。早期教育有7项必需遵循的基本法则,如及早教育法则,先入为主法则,放松法则,奖赏法则,全方位进步法则,快乐法则。
儿子2岁8个月时,就随我出了一趟40多天的远门,漫长的旅程给了他无穷的新奇感受,其注意力和察看力也得到了很大的练习。此后,只须有机会我就会带儿子出去,到今天晓峰已到过全国20多个省市,见去世面的儿子视线相当开扩。当然对于很大多数爸爸妈妈来讲,常常带孩子出去旅游未必能做到,但生活处处就是孩子的课堂,只须爸爸妈妈有心。
记者:对于大部分爸爸妈妈来讲,非常想知道的是早期教育的办法,譬如如何让孩子认字?
罗耀先:确实,目前的早期教育有很多办法不当,譬如识字卡片上,既有图,又有汉字,还有拼音和英语,对0-3岁的孩子来讲是不适合的,由于图片会成为识字的拐杖,孩子双眼摄入的是图而不是字。在教育过程中,要相信孩子的能力,让0-3岁的孩子识字,目的是让他们尽快进入阅读。即便孩子只认识2个字,也要不失机会的变成短句,像我走、我要等等。
早期教育历经多年研究发现,婴幼儿的学习有重点期,譬如2至3岁是学习语言的最好期,4岁是学数学的最好期。知道了早期教育内在规律和基本法则,对于父母来讲,在推行过程中的耐心和持之以恒是不可缺或的。
需要指出的是,早期教育有其科学性,其教育办法或可借鉴但切忌照搬,由于每一个孩子的资质和特征各不相同。作为父母,对于孩子的早期教育要有颗平时心,教育不可以太功利,只管耕耘,不问收成会更好些。